解释,解释,再解释!来自德威小学数学组长的学习指导建议

International school suzhou math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junior school

 “数学很有意思,因为需要充分运用大脑!这太好了,因为我会变得越来越聪明!”我们三年级的学生说。

在苏州德威的小学部,数学教学旨在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信心的同时,培养推理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从三年级开始,学生逐渐把他们学会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。在之后的每一年,这个能力都会被继续发展。

在我们看来,掌握数学应该是意味着对数学的信心,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充分的适应学习。在每一学期的期末阶段,学生们不仅需要深入掌握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,还需要能够解释他们自己的想法。

math2

数学往往被认为是很难的学科。学生如果对于和数字打交道不自信,就会经常遇到困境。在苏州德威,老师会鼓励学生们建立一种发展的心态,即以一种试一试的态度来看待问题,成为一个在学习当中敢于冒险、迎难而上的人。每一个人都是数学家,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数学这门学科。

在小学阶段,苏州德威的教学理念可以用CPA三个字母来代表:具象(Concrete), 图像(Pictorial), 抽象(Abstract)。这三个步骤能够深入而持续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,非常有效。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 建立,由具象的教学方法开始,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数学的概念。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具来进行学习,形象而直观。这些教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,数字和总数到底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,对于加减乘除等数学问题会有具象的认识。

接下来,就是图像阶段。在这一阶段,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,用简图和图形来表示数字。这一点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尤为重要。我们鼓励学生用图解的方式来形容他们想问的问题,并在简图当中用文字来解释。仅仅算对了是不行的,能够用语言完善的解释出来,同样重要。我们强调,语言能力、解释能力和数学能力并行。科目的界限应该被打破。在我们这样的多语环境当中,学会用语言来提问和解释数学问题尤其重要。

最后,学生们在数学学习当中,完成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。这是第三步。

math1

在苏州德威,我们注重这个理念:如果一个学生很快能够完成一页又一页的计算题,能够特别快速的进行很多机械运算,不一定说明他真正掌握了深层次的数学能力 --- 在很多时候,这样的孩子比较擅长做题,或者说,在他熟悉的题型里做的很快很好。但是,一旦走出他所熟悉的领域,就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问题了。

能够真正在数学领域绽放的学生,能够挖掘和发展深层次理解的能力。这样的学生遇到挑战、走出他们熟悉的领域的时候,不会却步不前。相反,他们拥有强大的安全感和自信,能够将能力转移到不同的领域。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上,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帮助孩子真实的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,而不是简单的背诵口诀、熟练做题。对小学年龄的孩子来说,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,往往比我们大人想象的长,而这个阶段长一点是有好处的,因为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,让他们对学习的课题感到踏实。只有具备了这份信心,孩子才可以在将来实现能力的飞跃,成为有厚积薄发能力的终身学习者。

这个学期,我们在课后活动CCA里面,开启了“数学社团” (Maths Society)。孩子们在数学社团里面解决数学问题,玩数学游戏,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合作。最重要的是,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!

“在数学课后活动里面我们解决数学难题,也玩数学游戏。我们往往得通过小组合作才可以完成这些任务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结识了很多不同年级的新朋友。” 五年级的学生说。

“我喜欢Ms Farrell-Kay 让我们自己做决定,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。有的时候,这些问题和代数有关,我们可能会需要很长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。”六年级的学生说。

最后,总结一下,这里是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学好数学的一些窍门和建议:

  • 解释,解释,再解释!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并行。
  • 问问孩子,这个总数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?
  • 问问孩子,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?
  • 问问孩子,是不是可以用实物表达算出来的数字?或者让他们画出一幅画 --- 把抽象的数学实物化、具象化。
  • 让孩子们将数学问题放到实际生活当中去,和他们聊聊,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需要用这个数学知识的地方。将数学生活化。
  • 问问一下孩子,他们是怎么把这个难题解开的呢?
  • 问问孩子,他们怎么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呢?不断的去思辨,去怀疑,去论证。大人扮演的角色,是提醒他们多问一个为什么,而不是催促他们加快再加快。所谓的飞跃,是积累出来的,而不是催促出来的。
  • 问问孩子,自己哪里算错了,为什么?
  • 帮助你的孩子学会数学领域的英语词汇。